热文散文

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

  12月21日,冬至。
  冬至,又称“日短”或“日短至”。
  古语云:
  “十一月中。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。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冬至。”
  这一天,在地理上,太阳的位置最靠南边,白昼的时间最短,黑夜的时间最长。
  古人将其当作二十四节气的起点,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。
  在古人心中,这一天,天地阳气日渐兴盛,乃大吉之日,而且新年就在眼前。
  于是,便有了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
  古时候,漂泊在外的游子到了这时节,不远万里都要回家过冬至,谓“年终有所归宿”。
  杜甫在《小至》中写道:
  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  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管动浮灰。
  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  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  冬至,是中国人思念最长的一个节日。
  渴望团圆,也是中国人一年最深的期盼。


  《周礼》中说:“以冬至日,致天神人鬼。”
  冬至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。
  周代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,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,也就是说在周朝,冬至就相当于新年。
  此后,明确将冬至作为一个固定节日确定下来的要到汉代。
  《后汉书》有言:
  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
  这一天全国上下放假休息,尽享冬节之乐。
  《礼记》里讲:“土事毋作,慎勿发盖,毋室屋及起大众,以固而闭”。
  冬至日,衙门、店铺会关闭,家家户户都要休息。
  忙碌了一年,这一天要把所有的时间留给自己最亲最爱的家人和朋友。
  除了放假,每逢冬至,古人还有一系列重大仪式,名为“贺冬”。
  唐宋时期,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祭礼。
  人们要准备各种各样繁复的仪式,祭拜祖先,以示孝敬、不忘本。
  南宋孟元老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中写道:
  “十一月冬至。京师最重此节,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祝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
  人们换上新衣,备齐猪、鸡、鱼等三牲和果品,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,然后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。
  一群人围坐在饭桌前,许久没见的亲人欢聚畅饮,热气腾腾的不仅是那一桌桌美食,更饱含了我们对亲人们的热切思念。
  到了明清时期,祭礼就显得更为隆重了,皇帝要在这一天进行“祭天”,故有“冬至郊天”之说。
  潮汕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民谚:“冬节没返没祖宗。”
  意思是说外出的人无论如何,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,不然就是没有祖家观念。
  这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那句话:“人不可忘本。”
  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向何方,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来自何处。


  民间有句顺口溜:
  吃口冬至菜,定能发大财;
  喝上冬至酒,幸福到永久;
  咬口冬至饺,从此好运交;
  吃颗小汤圆,家美人团圆。
  团圆,是冬至永恒的主题。
  到了冬至这一天,北方人多习惯吃饺子。
  别看饺子小,可寓意着实丰富。
  传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饮食习惯。
  为了保养身体,人们会为家人准备上羊肉馅儿的饺子,帮助机体驱寒,温养脏腑。
  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对亲人身体健康的祝福,还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。
  月牙状的外皮代表阴,圆滚滚的馅代表阳,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个月。
  而冬至日恰好是一年中阴阳交泰的日子,意喻一家人和睦美满。
  到了南方,因为饮食习惯不同,这份团圆就化作了更为形似的“汤圆”。
  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
  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
  冬至前一天,天没亮,大家就起来做汤圆。
  正如陈志岁的那首小诗《汤圆》中所言:
  颗颗圆圆想龙眼,耋龆爱吃要功夫。
  拌云慢舀银缸水,抟雪轻摩玉掌肤。
  推入汤锅驱白鸭,捞来糖碗滚黄珠。
  年年冬至家家煮,一岁潜添晓得无?
  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,更多的不是因为节日,而是源自节日里家人的团聚。
  在古代,一到冬至,远方的游子会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。
  当家人围坐,一顿热热闹闹的家宴,便可以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,以及一整年地疲乏和劳累。
  很喜欢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一段话:
  “这是巨变的中国,人和食物,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,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,不管聚散和悲欢,来得多么不由自主。
  总有一种味道,以其独有的方式,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,认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日的来处。”
  的确,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改变。
  但是,有一种温暖不应被代替,那就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。
  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。
  冬至,回家吃一顿团圆饭,哪怕是一碗饺子汤圆,只要和家人在一起,也是人这辈子最大的幸福。


  身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  白居易在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里写:
  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  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。
  杜甫在《冬至》中说:
  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  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  在诗人的笔下,冬至总是带点苦涩的味道。
  不是因为天寒地冻,而是因为诉不尽的乡愁。
  如若没有家,你就是孤家寡人;如若没有家人,你便失去了生活的希望。
  古时冬至,游子们跋山涉水往家里赶,不为衣锦还乡,不为荣归故里,只为能和家人能一起围坐炉边,久别话重逢。
  丰子恺说:“这里是我的最自由、最永久的本宅,我的归宿之处,我的家。”
  家是你的根,有家,就有归处;家是你的魂,有家,就有动力。
  不管我们走得有多远,哪怕海角天涯,不变的是乡音,浓浓的是乡情。
  人这一辈子,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,家始终都在那里。
  有钱没钱,都对你不离不弃;风光落魄,都和你相伴相依。
  这一年,你有多久没回家了?
  你又有多久没和家人一起闲话家常了?
  这个冬至,如果可以,请暂时放下生活的忙碌,回去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,热热闹闹地过个节,共享家人欢聚的幸福。
  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。
  有家回,有人念,才是人生最温暖的事。

本文经授权后发布,本文观点不代表立场,文章出自:每晚一卷书
历史文化常识
« 上一篇 11-28
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
下一篇 » 01-19

发表评论

作者信息

热门文章

最多点赞

5人点赞, 阅读:1,215
3人点赞, 阅读:430
3人点赞, 阅读:616
2人点赞, 阅读:545

标签TAG

热评文章